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在鸡传染病的免疫预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体现在养鸡生产上,就是疫苗种类的不断丰富、免疫程序和监测手段的日趋完善等。尽管如此,生产中,一些免疫过的疾病仍然经常不同程度的发生,已引起了业界的普遍重视,人们从各方面寻找原因,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在从事养鸡生产以及销售服务工作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调查分析及与同事们和同行们的交流,对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在实践中参考,以共同促进养鸡事业的发展。
生产疫苗的厂家很多,其质量却不尽相同,同一种疫苗不同厂家生产的又各有特点。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养鸡场选购疫苗时以一个厂家为主,该厂没有的才从别的厂家选购;或者是简单地搞招投标,更多的注重价格方面因素。前一种情况容易失去全面选择的机会,在中小规模鸡场较多出现,原因在于他们信息来源相对比较少,往往听一个公司专家指导、建议就制订免疫程序;后一种情况则容易出现“疫苗买便宜的,发病后药买贵的”被动局面,不同形式地在不同规模的鸡场存在。
许多疫苗厂家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选购时应广泛参考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见,多了解其他鸡场的使用效果和评价,结合本场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同种疫苗中效果最好的。
尽管鸡场都有冰箱用来保存疫苗,但在日常的管理以及转移、运输时也经常会出现问题;另外从冰箱中取出拿到鸡舍使用时,往往忽视了保管或者即使装入泡沫箱也往往是一块冰袋用到底。
如果鸡场管理得当,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同样,假如对这方面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制定严格的制度完全按照要求来做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方面诸如传染性法式囊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殖症等损伤鸡只免疫器官、从而造成鸡只免疫抑制的疾病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即使不出现病症,上述一种或几种疾病的病原广泛存在,越来越多地造成鸡只隐性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正在努力寻找解决免疫抑制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决策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当密切关注,适时引进新的技术方案或生物制品;在目前现有措施尚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应该从引种、选择疫苗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多加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管在制定免疫程序时一再强调要根据母源抗体情况来决定新城疫等疫病的首免时间,但调查发现在生产中多数情况鸡场是免疫程序在进鸡之前早已确定好,进鸡后就对号入座使用了,只有少数场家能够根据雏鸡母源抗体来调整免疫程序。
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部分场家存在监测困难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认识与是否重视的问题,原因在于监测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要求供种场家提供,解决的方法是制定免疫程序时不能一劳永逸,而应该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饲养过程中也是同样)。
如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维生素、微量元素或矿物质中一种或几种缺乏,或者鸡群处在疾病、应激状态的情况下,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降低鸡只的免疫力。
可以通过改进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投放抗应激药物以及在不违反科学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调整免疫程序来使可能存在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如果说上面所列举的两方面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在绝大多数场家都已引起了注意,并给予了足够重视的话,下面所提及的问题可能就在相当一部分场家被忽略了,原因可能是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容易被想当然,或者是已经考虑到了并做出了明确的安排,但关键缺乏基层有力的配合和切实有效的执行,也就是说有很多时候具体操作并不能象制订程序时设计得那样理想,有时偏差还很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偏差有时决策人员不一定知道。
有的公司对免疫操作人员实行量化管理,由主管根据工作量制订工作承包方案,在每次工作前给操作人员规定工时,理论上说能促使工人主动工作,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从而节省管理人员用来对操作监督检查的时间。尽管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没有问题,但在免疫接种操作中则行不通。因为免疫接种有它的特殊性,如点眼时需要等液体完全进入眼睛,鸡只有吞咽动作后才能放开,否则放下后鸡只会甩头、弹眼睛而使部分疫苗掉出或被甩出。操作时工人往往由于动作熟练、疲倦或主观认识不够而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速度;另外潜意识中他们也希望能尽快完成。针对点眼接种,笔者曾多次现场操作寻求理想数值,结果发现:在给一周龄以内的雏鸡点眼时,如果操作熟练同时有足够的配合的话,最理想的速度是每分钟10只左右;同时在工作现场暗中监测工人的点眼速度发现绝大多数人的速度在每分钟14只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了20只(对工人10-15分钟内接种鸡只计数平均后得出,不能代表全天工作效率)。
严格讲,在饮水免疫之前一天,应该“试水”,即了解一定时间内鸡群的饮水量,方法是在对鸡群停水一段时间后,给鸡群供足够的饮水,过0.5—1小时后,将剩下的水撤出计量,与开始供水时的差额就是第二天免疫时使用水量的参考。此项工作本来很简单,但真正在基层得到应用的机会并不多,笔者调查发现:,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试水”不重要或嫌麻烦而不做,还有许多人员不知道怎样做甚至根本没听说过。
进行点眼或滴鼻、滴口时使用的滴瓶及滴头一般都是随疫苗配套(稀释液),对于有些没有配套稀释液而使用生理盐水的疫苗,滴瓶一般使用以前用过的或者从市场上购买。记得在九八年听国外某著名疫苗厂家的专家讲课时,该专家讲到他们公司1000头份的疫苗滴瓶(配套稀释液)大约能滴近1100滴,同时他们在生产疫苗时也都为此留有余地。这样看来鸡场在购买疫苗时不需要留太多余地。但实际中各疫苗公司的滴瓶(包括单独出售的滴瓶)并不完全如此,当然他们在生产中留多大的余地也就不得而知了。
笔者有一次在河北某肉种鸡场参加某疫苗的滴口免疫,在操作过程中途计算已接种过的鸡群的接种量,平均每只鸡的疫苗用量是1.4头份,检查各个环节,没有发现损耗过大的情况,和该场的负责人一起对当时使用的滴瓶进行测试后发现:按照瓶子上的刻度装好生理盐水后,仅仅能滴850滴;我们又对另外一种滴瓶测试,结果比前一种多三、四十滴。随即对接下来的工作稍做了些调整,全部完成后发现:为25688只雏鸡接种,共使用疫苗32000头份。这个场倒是准备了足够的疫苗,但一般来说,即使不考虑经济因素,大部分鸡场也不会(也没必要)按照这个比例准备疫苗,事实上笔者以前在一些鸡场就见到过免疫到最后时担心疫苗不够而再次稀释本来已配制好的疫苗的情况,这样会造成鸡只疫苗接种量不均匀,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同样的情况在注射接种时也常有发生,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很少被鸡场的技术人员和决策人员所发现,目前为止行业内(包括疫苗生产厂家尤其配套生产免疫用器械的厂家)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针对这方面问题,笔者建议:
1.养鸡场应该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养成细致、周密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2.充分考虑到各种工作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严谨又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考核制度;免疫时要有管理人员现场协调和管理,调整监控接种全过程;
3.购买疫苗时最好同时购买配套的稀释液,最好不要图省钱用生理盐水;
4.对各种免疫器械进行测试,不能只看说明或想当然;注射接种时,要准备一个小量筒在操作中经常对注射器进行检测;
5.疫苗公司在对客户提供服务时,要把协助用户正确使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应该像对待协助客户制订免疫程序一样重视,并帮助客户选择理想的工具。